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潘公凯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潘公凯:严谨的素描训练是艺术根本

2010-02-24 09:03:27 来源:文化传播网作者:潘公凯
A-A+

  对素描的看法,我想谈两点我个人的感受:一是从宏观的文化角度看,素描是什么;二是素描的前景,也就是素描在未来的美术教育中将处于什么位置。

  我们以往比较强调“素描是西方的,白描是中国的”,我认为表述不够。素描也应该是全人类的,因为它的发展暗合了人类文化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。人类的感知和感性判断能力,最主要的是视觉和听觉,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,素描曾起了重大作用。素描是人的手、眼、心配合训练的一种方法,这种配合的精密性是需要训练来达成的,素描就是西方的训练方式。而中国的笔墨也是手、眼、心的配合,是中国人创造的另一种训练方式,这种方式也非常重要。所以,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也是人类共同文化的成果。素描在当代不能仅仅看成是西方文化的遗产,而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在人类视觉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基石。

  但为什么现在素描的前景不太明朗了呢?因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,在西方(特别是以欧美为代表)的美术学院当中,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,包括观念、装置、行为艺术的创作理念,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高等美术教育的系统中,而素描这种比较传统、古典、严谨的训练方式,正逐步淡出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。在欧美的一些主要美术学院中,素描的重要性与严谨性正在减退,素描的本体意义逐渐地被忽略,素描所起的这种训练作用和功能也慢慢地不再被重视。素描变成了一种非常宽泛的,几乎类似于做游戏的课程。

  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在旧金山的美术学院观看素描课教学,这个课上有的同学就几乎没有用笔。老师让学生从教室走到自己的宿舍再走回来,如此一个往返需要5分钟,老师要求学生不论用什么方式,把各自来回过程中所看到的、感受到的东西表现出来。有的同学拿铅笔凭记忆画一张画,有的学生居然就拿一根线比喻,他说走过去和走回来的过程就像一条线,拿个线团就完成了作业。

  在西方对素描的主流看法中,素描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在逐渐地降低和失落,这种思潮在90年代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美术界: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会产生疑问,我们还画那么严谨的素描是不是太落后了?之后几年,部分美术学院对于素描的严谨地位、重要性也开始动摇,而一些所谓的对素描的改革,实际上也是素描在教学中的弱化。但在这样的思潮中,中央美术学院从靳尚谊院长等老一辈艺术家到现在的中青年教师,始终保持了一种清醒的、严谨的学术态度,保持了一种自己没想清楚就不敢随便放弃的一种最基本的判断。

  近几年对于素描的看法,我们不仅没有受欧美美术学院的影响,而且开始反过来影响到西方的美术学院。西方一些重要美术学院的校长和教授们到中国访问,发现在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美术教育如此认真、严谨地保留了作为基础课的素描教学,感到非常惊讶。这种惊讶的结果之一是,促使其回去讨论20世纪中期以来他们美术教育改革的得失。

  对于素描的未来,我认为,作为艺术创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,它应该在教学中长期保留下去,并且要越来越有效、越来越合理。课程的设置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、创作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,都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讨论和完善的发展。

  说到底,素描是人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训练,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手段的基本功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电视、时装秀、商品广告、视频图像等对于人类的审美感知能力都具有训练作用,但这些东西的背后仍有一个最基本的、系统的、也是最传统的训练方式——素描,素描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。虽然中央美院在大美术概念下,学科建设已非常全面,新学科的扩展也非常快速,但所有的扩展学科都离不开视觉感受能力和视觉判断能力。中央美院的新学科之所以能发展得好且快,就是与素描等最基本的造型训练方式有关。这种训练方式使学生的眼睛特别敏锐、有判断力,也特别挑剔、严谨。

  坚持严谨的素描训练,这是对于艺术教育带有根本性的决断。所以素描不管怎么改,不管有多少形式,不管有多少不同的教学方式,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对年轻一代的审美训练和对艺术家眼、手、心的训练。这正是素描在未来必须坚持、不断推进,而且要越做越好的一个基本理由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潘公凯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