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潘公凯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访谈】专访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:身为名门之后的苦恼

2014-03-20 09:57:00 来源:搜艺网作者:
A-A+

  潘公凯简介: 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,著名中国画家、美术理论家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,原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、中国画大家潘天寿之子。

央视“裤衩”大楼遭人诟病有历史原因

  潘幸知:既然今天是走进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,我们就从这里谈起吧。我听说美术学院新的设计大楼是您亲自设计的?它有什么特色。

  潘公凯:美术学院新设计学院大楼的内部是我设计的,它强调实用性,包括对功能的要求,比如可以开研讨会、办时装秀。内部空间设计要跟中国的建筑文脉相关系,不仅要朴素,还要有现代感,但又不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的风格(比如说大片的玻璃)。我就用一些北京常用的材料,比如砖和水泥。

  潘幸知:中央美术学院在实用美术方面的专业——比如装潢设计等等,是最近才开设的学科吗?

  潘公凯:实用美术这个概念不准确,现在已经不用了,五六十年代是这样说的,意思为带有实用功能的器具,这样简单的设计。现代的设计,通常是指非常庞大的现代设计体系,大大超出了实用美术的范围。中央美院在90年代开始筹建设计系,到现在已经扩展出两个设计学院,包括机场附近的新的城市设计学院。

  潘幸知:城市设计学院包括城市风格建筑的设计吗?

  潘公凯:这个学院主要是面向大城市,针对近二十年中国发展当中的新的白领以上的消费阶层,开发与城市相关的产品,包括出版、展示方面的设计,还有灯光、整体形象等等,一些比较重要的公共设计,动漫,电影,日用陶瓷……

  潘幸知:现在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状态,我们的建筑也有很多效仿西方的元素。今天的北京,出现了很多很有特色的建筑,包括鸟巢、水立方、包括央视新“裤衩”大楼、“巨蛋”国家大剧院,它让人羡慕,成为很多人旅游必去的地方,但同时也都纷纷在网上遭人诟病,包括它的建筑风格,花费的巨资——所以我想问一下潘院长,您对新起的建筑持什么样的态度?

  潘公凯:不管是赞赏还是诟病,老百姓都是在关心我们的建筑,这个愿望非常好的。但是同时,我们也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建筑的发展,不同时期的情况,是跟历史原因客观条件都有关联。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快,但是中国的建筑师水平在整体上不如国际水平,这种时候,国外的建筑师就乘虚而入参与中国建筑风格的设计。虽然中国的建筑师提升很快,但是一些大的建筑,在三四年前开始招标的时候,中国建筑师做的东西还是不如外国人有经验,这是历史的原因。设计师会慢慢提高水平,以后中国人到外国做,外国人到中国做,都不会觉得异样了。重要的是要做的好。

  潘幸知:有人说,新建筑的兴起都以颠覆老建筑作为代价,这里也涉及到文物保护的问题,对这样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?

  潘公凯:颠覆这个词语不太正确。老建筑永远用下去是有问题的,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会觉得不方便,它的下水系统和排污系统就很差,保暖性能也很差。房子修一下,比买个新房子贵。住户大部分是愿意搬家的,四合院里没有空调卫生间,供暖也不好,还要烧煤。房子新陈代谢也是正常的状态。所以,要把有代表性的体现建筑文化传承的留下来,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建筑都要保留下来。

  潘幸知:我最近读过隈研吾的《十宅论》,他给建筑风格都分了派别,比如咖啡吧派,独门独院派,等等,他认为,建筑跟居住者的个性有关。我知道潘院长在北京和杭州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,对建筑风格和人群的关系,有没有独特的看法与读者分享?

  潘公凯:建筑和气候地理条件都相关,北京的建筑是挡风,四合院就是其中一个例证。北京风沙大,像杭州的建筑就不太需要围墙,墙壁薄,木板的,密封性差,它注重透风防潮。这些建筑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。比如说南方人经冻,室内外温度差不多,不怕冷。

美院发展三十年:揭密中央美院毕业学生收入

  潘幸知:在谈到建筑之后,我们接着说说潘先生的身份,首先,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。之前,他也是浙江美院院长,所以潘先生来谈谈美院发展跟改革开放的关系应该是最合适的。潘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教育的呢。

  潘公凯:八十年代初我在浙江美术学院当老师。那时候美术学院规模很小,只有几十亩地,像中央美院只有四十亩地。学科很简单,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,应该说是纯艺术,比较接近苏联的体制。设计类专业很少,有的学校,像中央美术学院就没有,它1955年的时候把工艺美术学院分了出去。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一直有,但很小。

  潘幸知:后来专业的发展改变会不会跟西方美术的传入有所关系?

  潘公凯:西方美术在二十三十年代就已经传入,但是改革开放以后,八十年代信息就会更多些,比较方便,学校在专业上有所改变,那时候改变小,大的改变在九十年末的时候。

  潘幸知:这让我我想起来一个细节,据说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,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德威变卖了汽车去买画?那是个学习饥渴的年代。

  潘公凯:卖汽车是有的,是学校卖的。当时刚刚开始有外国原版的画册,通过图书进出口公司来办小型的外国原版画册图书展,展览完了,外国的书商不愿意把书运回去,就低价卖出去。当时浙江美院就想买那些画。想买又没有钱,所以变卖了汽车。在当时,二十万是个大数目。

  潘幸知:回到您刚才提到的,类似建筑这样的专业大规模是在九十年代成立的?

  潘公凯:建筑专业在中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了,53年院系调整专业后,美术学院的建筑专业都调整到理工大学去了。九十年代末,开始在美术学院筹建环境艺术专业,它是建筑专业的分支,重心是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,当时北京中央工艺美院和浙江美院都是最早创办的。这跟后面的室内设计和建筑专业都有关系。

  潘幸知:除了建筑这样的专业,还有其它什么新的专业出现?

  潘公凯:96年,在浙江美院,把工艺系分成了染织服装系,视觉传达系,工业产品陶瓷系。中央美院在97年开始筹备设计。到了02年,在全国范围内设计专业发展特别快。包括视觉传达、平面设计,以广告为主,包括产品包装、企业整体包装,比如房地产公司、一个大的电冰箱厂都需要对企业整个形象进行设计。还有工业设计,各类用品的外形包装,那些跟功能相配合的审美方面的附加值。还有首饰设计,数码媒体设计,等等。

  潘幸知:潘先生做教育也有三十年了,这当中您体会到变化最大的是什么?

  潘公凯:变化当然很大,尤其是近十年的教育,中国大学大大扩展了,中国孩子越来越多的进了大学。在98年时,大学生的毛入学率是7%,到现在已经上升到22%。这个比例还是很低,虽然在十年内番了两番,还是比较快的。在扩大招生的同时,专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。比如说设计类专业,现代设计这个概念在九十年代前几乎没有。之前叫实用美术,比如做小商标、在茶壶上画花啊等等。这是发展很快的。还有其它的新专业,比如恢复了在三十年代有的建筑专业,现在有建筑设计分院,有500名学生。现在在史论系的基础上发展了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、艺术教育学、管理学等新的专业,在国际上也比较新。所以说,专业扩展非常快,01年我来北京的时候,美院是七系九专业,现在包括七个分院三十个专业。

  现在是大美术的概念,过去是造型的概念,现在美术远远不只是画画,但老百姓的概念可能还是画画,但画画的学生比例,在有些学校只占10%多些。

1 2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潘公凯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