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潘公凯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潘公凯:关于边界的争议

2010-05-31 13:40:48 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:潘公凯
A-A+

  但是,事实却明明白白、确凿无疑地提醒我们:边界是存在的,界定应该是真的。当我出入于各大艺术博物馆,漫步于苏荷的画廊街时,当我一次次地观赏关于前卫艺术的展览和影视记录时,我实在无法苟同上述美学家的观点。因为在事实之中,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判然有别(包括最前卫的作品在内),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亦判然有别,起码的经验告诉我们,这种毋庸置疑的区分绝不只是因为人们懂得使用“艺术品”这个字眼。

  毛病出在哪里呢?他们可都是绝顶聪明的思想家呵!这确实令我们困惑,我思之再三觉得,这里恐怕有一个视点和视角的问题。维特根斯坦及其后的分析哲学家是站在艺术和艺术品这个范畴之内,从内部来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共同性的。从范畴内部来分析和推理,他们的逻辑没有错,结论也没有错。不仅没有错,而且以其精密的思辨左右了一代人。可惜的是,仅仅如此还不够,我想还应该同时站到外部来看,站到更为宏观的人类整体生活形态的角度来看,从生活形态的比较中来把握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。

注释:

1、5、7参看W·E·肯尼克《传统美学是否基于一个错误?》,《心理》第67卷,1958。

2、J·迪基,伊利诺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哲学教授,著有《美学》一书,1971。

3、参看M·李普曼《当代美学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P.105。

4、G·E·穆尔《维特根斯坦1930-33年美学讲演》。

6、M·魏茨《美学中理论的作用》,《美学及文艺批评杂志》1986年9月号。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此文发表于《新美术》1995年第1期

 

1 2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潘公凯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